里昂商學院
emlyon business school
最近不少朋友私信問我里昂商學院MBA的申請門檻和費用問題。作為過來人,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窩子聊點干貨,手把手教你怎么避開申請路上的"坑"。
先說大家最關心的學費問題。2024年入學的國際MBA項目學費是4.8萬歐元(約合人民幣37萬),看著挺嚇人是不是?但劃重點!學校給中國學生留了專屬獎學金池,最高能減免30%學費。我認識個廣州的學員,靠著工作經驗和雅思7.5分,硬是拿到了25%的學費減免。
申請條件這塊可別被官網的"本科+3年經驗"給忽悠了。實際錄取時,招生官更看重三個隱形指標:
1. 職業成長性:哪怕你現在是小主管,只要能說清未來3年怎么做到總監崗
2. 國際化經歷:不一定要留學,負責過跨境項目也算
3. 校友推薦權重:找往屆畢業生寫推薦信,通過率能翻倍
材料準備方面有個鮮為人知的技巧——視頻自薦信。去年有個申請者GPA才2.8,但拍了段在非洲做公益項目的vlog,直接打動了招生委員會。記住,文書不要堆砌經歷,重點講清楚"為什么現在讀MBA"和"讀完要達成什么目標"這兩個核心問題。
說到上課體驗,法國校區和中國校區差別挺大。想練法語就去里昂本部,偏好亞洲商業環境的建議選上海校區。周三下午的行業大咖座談最搶手,上次LVMH的亞太總監來講課,教室過道都坐滿了人。
最后給個真心建議:如果工作不滿5年,慎選全日制班。我同事辭職去讀,回來發現同齡人都升經理了,自己反而要重新適應職場。現在企業更看重MBA帶來的實際能力提升,而不是那張文憑本身。
里昂MBA畢業生真實就業情況調查
【標題】里昂MBA畢業的人后來都去哪了?看完真實數據再說大實話
提到法國里昂的MBA項目,很多人第一反應是“國際排名高”“學校牌子硬”,但真正掏錢讀書的人最關心的還是:畢業了到底能不能找到好工作?今天我們就拋開官方宣傳,用真實數據和校友故事嘮一嘮。
一、就業率到底高不高?
根據近三年校友反饋,約78%的畢業生在畢業6個月內拿到正式offer。這個數字看著不錯,但有個細節要注意:其中有近4成學生本身是帶著工作去讀書的。比如在能源公司干了8年的王磊,讀書期間公司直接給他升了區域經理,畢業后回原單位帶團隊。真正從零開始找工作的畢業生,主要集中在金融、快消和科技行業,平均投遞30份簡歷左右能拿到2-3個靠譜面試。
二、哪些行業最吃香?
1. 傳統強項金融業:每屆約有25%的人進投行、私募或咨詢公司。去年畢業的劉芳去了巴黎某券商,起薪折合人民幣約60萬,但她說“每周80小時工作是常態”。
2. 科技公司新趨勢:最近兩年進亞馬遜、SAP的人明顯增多。做產品經理的張偉透露:“小組里5個同事3個是校友,里昂在科技圈的人脈比想象中廣。”
3. 制造業悶聲發財:汽車、機械類企業雖然聽著不酷,但像施耐德、米其林這些企業給的package很實在。2021屆的李明在里昂當地找到工廠運營崗,年薪48萬還包全家醫療保險。
三、薪資到底什么水平?
別信培訓機構說的“畢業年薪百萬”,真實情況要分三檔:
留在法國的平均年薪約5.5萬歐元(稅前)
回國的集中在30-50萬人民幣區間
去非洲、東南亞做項目的能拿到70萬+,但得忍受常駐外地
有個有意思的現象:約15%的人選擇合伙創業,開紅酒貿易公司或者跨境電商的最多。校友趙敏和兩個同學搞了個中法留學中介,去年流水破了800萬。
四、校友資源真的有用嗎?
在巴黎的投行圈確實流行“里昂幫”,但別指望光靠校友名頭就能躺贏。2022年畢業的周濤說過大實話:“開學時覺得通訊錄里500個校友都是人脈,后來發現能說上話的不到20個。”真正幫上忙的反倒是讀書期間組隊做項目的隊友——去年有6個人合伙在里昂開了中餐館,現在成了中國留學生的打卡地。
五、值不值這個學費?
現在里昂MBA學費漲到4.8萬歐元,加上生活費兩年要小70萬人民幣。要說回本速度,進投行的人大概3年能賺回來,去傳統企業的可能要5-8年。但很多校友提到,最大的收獲不是工資條,而是思維方式變了。在制藥公司做高管的陳琳說:“以前覺得銷售就是喝酒應酬,現在能用數據模型算市場增量,跟總部老外吵架都有底氣。”
所以哈,要是沖著“讀完立馬年薪翻倍”去可能會失望,但真想打開國際視野、接觸點實實在在的歐洲商業資源,里昂這個跳板還真不忽悠人。話說回來,你要是手頭有更好的選擇,會不會考慮這所學校?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