謝里夫理工大學
Sharif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
謝里夫理工大學作為中東地區頂尖高校,其MBA項目憑借全英文授課和高性價比,近年吸引了不少國內職場人關注。筆者通過實地走訪招生辦和采訪在讀學員,整理出這份接地氣的報考攻略。
一、真實學費支出清單(2024最新版)
1. 基礎學費,約合人民幣11.8萬/年(按當前匯率)
2. 住宿費,校內雙人間每月600-800元
3. 伙食費,食堂套餐15-25元/餐
4. 雜費,教材保險等約3000元/年
注,學校提供20%新生獎學金,雅思7分以上自動獲得
二、申請避坑攻略
1. 學歷門檻,接受專升本學歷,但需學信網認證+5年工作經驗
2. 專業限制,工科背景優先,文科生需補修2門先導課
3. 年齡偏好,28-35歲申請者成功率最高
4. 文書重點,突出項目執行案例,避免空談職業規劃
三、“上岸人”真心話
在讀學員張鵬(32歲機械工程師)坦言,"班上30%同學月薪不過萬,學校更看重工作實績而非職位高低。建議帶2-3個完整項目資料面試,比GMAT高分更有說服力。"
四、值不值得讀?
適合人群,計劃駐外工作的工程師、外貿從業者
慎選人群,急需國內學歷認證者(需自行辦理留服認證)
謝里夫理工大學MBA畢業難嗎?真實案例分享
說到伊朗的謝里夫理工大學(Sharif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),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“理工科強校”。但提到它的MBA項目,不少人會好奇,這所學校的商科到底怎么樣?畢業難度大不大?今天咱們就結合真實經歷和身邊人的例子,聊聊這個話題。
一、課程設置,理論和實踐都不含糊
謝里夫理工的MBA課程設計明顯帶著理工科基因——邏輯性強、數據說話。比如核心課里的《運營管理》,教授會直接用數學模型分析企業案例,作業里甚至要上手編程處理數據。有位在讀的朋友吐槽,“本以為MBA就是學管理套路,結果還要復習微積分,Excel公式用到手軟。”
不過這種“硬核”風格也有好處。當地一家制造企業的部門主管分享過,他們課上做的供應鏈優化方案,直接被公司采納,省了15%的成本。學校跟本地企業合作多,很多小組作業的題目都來自真實項目,想糊弄根本行不通。
二、考核方式,想混日子?沒門!
這里畢業難不難,關鍵看你能不能過這三關,
1. 期末考試玩真的,不像有些學校考前劃重點,謝里夫的商科考試常出開放題。比如考《戰略管理》得在3小時內分析一個陌生行業的競爭格局,沒吃透方法論根本寫不出深度。
2. 畢業論文卡得嚴,去年有個同學研究德黑蘭共享出行市場,導師讓他重新做了三次數據采樣,理由是“樣本量不夠支撐結論”。最后答辯還被問到,“你的模型為什么不用蒙特卡洛模擬?”
3. 小組作業壓力大,組隊時大家都搶著抱學霸大腿。聽說過最夸張的案例——某小組因為有人劃水,整個團隊被教授要求重做項目,差點耽誤畢業。
三、真人真事,他們是怎么熬過來的?
案例1,阿米爾的逆襲
阿米爾原本是機械工程師,轉行讀MBA時連財務報表都看不懂。第一個學期掛了兩門課,差點退學。后來他找到門道,每天下午泡在實驗室蹭博士生的數據分析課,周末拉著本地同學練案例陳述。最拼的時候,他把自己關在圖書館整理出87頁的《商科數學速成筆記》。去年畢業時,他成了同期拿到跨國企業offer的三人之一。
案例2,雅斯的焦慮
雅斯的情況正好相反。她本科讀工商管理,以為能輕松應對,結果栽在《技術創業》這門課上。教授要求用Python做市場預測模型,她只能臨時找本科生補課。最崩潰的是期末展示前一天,電腦死機丟了代碼,凌晨三點在實驗室邊哭邊重寫。“那段時間掉頭發比寫論文還快”,這是她的原話。
四、說點大實話,到底難不難?
這事兒得看人。如果你具備以下特質,可能會順利些,
理工底子好,遇到量化分析不犯怵
時間管理強,同時肝3個小組項目是常態
臉皮夠厚,教授當眾挑刺時能扛住壓力
但要是以為MBA就是混人脈、鍍層金,建議慎重考慮。隔壁班有個富二代,以為靠家里關系就能過關,結果在《商業倫理》課上因為抄襲案例被掛科,重修時還得給全班做反抄襲演講。
話說回來,難也有難的好處。去年校慶時遇到個校友,他直言,“現在帶團隊做決策,還會用到當年被教授打回五次的博弈論模型。”所以哈,熬過去的都說值。
想申請的同學,建議提前做兩件事,
1. 找在讀生打聽最新課程變動(據說今年新增了人工智能選修課)
2. 練好英語學術寫作(很多教授對參考文獻格式較真到標點符號)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謝里夫理工大學mba獨特之處,錄取難度、學費負擔、學位認證(謝里夫理工大學mba的獨特之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