呂勒奧理工大學
Lulea University
最近好多朋友私信問我呂勒奧理工大學的MBA值不值得讀,尤其是學費和申請門檻這塊。今天我就用大白話給大家嘮明白,手把手教你怎么避坑。
先說說這學校的底子。呂勒奧理工在瑞典北部,雖然名字聽著像"野雞大學",但人家是正經的瑞典國立高校,工科實力能排進北歐前十。他們的MBA項目主打"理論+實踐",上課地點就在北極圈邊上,想邊讀書邊看極光的可以考慮。
重點來了,申請條件有三道坎兒,
1. 工作經驗卡得死,必須滿5年管理崗(項目主管也算)
2. 英語要過硬,雅思6.5是底線,小分不能有低于6的
3. 最要命的是推薦信,必須找直屬上司寫,還要蓋公司公章
學費這塊2024年漲到16.8萬克朗,按現在匯率折人民幣11萬左右。不過有個省錢妙招——他們和沃爾沃、宜家這些大廠有合作,拿到企業推薦能減20%學費。我認識個老哥就是讓公司開了個推薦信,省了小兩萬。
住宿費倒是便宜,學校公寓月租才2500克朗,比斯德哥爾摩便宜一半。但要注意生活費,北極圈那邊的物價高得離譜,一盒雞蛋能賣到35塊人民幣。建議自己做飯,超市晚上8點后半價菜很劃算。
畢業難度方面,教授打分特別嚴。上學期有個小組作業,5個人里掛了3個。不過就業率確實高,往屆畢業生七成都進了北歐企業,起薪平均35萬克朗/年。有個學姐畢業去了愛立信,現在常駐挪威分部。
常見問題,
Q,非管理層能申請嗎?
A,除非你有創業經歷,否則基本沒戲
Q,能線上授課嗎?
A,全日制必須線下,在職班有混合制
Q,獎學金好拿嗎?
A,成績前10%的才有,最多免1/3學費
最后說句大實話,這項目適合想去北歐發展的,要是打算回國就業,建議優先考慮英美高校。畢竟國內HR對瑞典學校認知度有限,別花冤枉錢。
呂勒奧理工大學MBA畢業生的真實就業情況
【標題】呂勒奧理工大學MBA畢業生都去哪兒上班了?“上岸人”聊聊大實話
提到瑞典留學,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北歐的高福利和慢節奏。但呂勒奧理工大學(Lule?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)的MBA課程,卻實實在在地培養了一批敢闖敢拼的實戰派。今天咱們不繞彎子,直接上干貨,看看這里畢業的MBA們現在都在做什么。
一、企業搶著要的三大行業
和當地人聊天才知道,呂勒奧理工的MBA在瑞典北部特別吃香。本地能源企業、制造業大廠和科技公司每年都提前來學校"蹲點"。去年有個中國留學生,剛畢業就被當地一家風電企業簽走,起薪直接對標瑞典工程師平均工資的1.5倍。當地企業看中的是課程里大量的項目實操——學生真得跟著企業解決現實問題,不是光寫論文。
二、回國發展的真實案例
在深圳做跨境電商的老王就是典型例子。他當初選呂勒奧理工看中兩件事,一是課程緊湊(12個月就能拿學位),二是學校跟沃爾沃、宜家這些企業有深度合作。現在他的公司專做北歐家居品進口,用他的話說,"上課時跟著教授做過的供應鏈優化方案,現在每天還在用。"
三、薪資水平別聽中介吹
實話實說,剛畢業在瑞典稅前月薪大概3.5-4.5萬克朗(約合2.3-3萬人民幣),這個數在瑞典不算頂尖但足夠體面。有個細節很有意思,超過60%的畢業生選擇先留在瑞典工作2-3年,等拿了永居再考慮下一步。學校就業中心會手把手教你怎么談薪資,連怎么跟HR爭取搬家補貼都培訓。
四、校友圈子的隱藏福利
去年參加校友聚會時發現個規律——在北歐的畢業生特別抱團。做清潔能源的張姐,就是通過校友介紹拿下了第一個大客戶。學校官網上有個內部人才庫,很多中小企業的老板直接在那兒發招聘需求。有畢業生開玩笑說,"有時候找工作都不用投簡歷,喝個咖啡的事兒。"
五、上課和找工作的平衡竅門
這里的學生從開學第一天就開始準備就業。課程安排是上兩周課、做兩周企業項目,很多人的畢業offer其實就是項目期間表現好直接拿的。有個學妹分享經驗,"別光盯著大公司,瑞典有很多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企業,既愿意幫辦工簽,晉升空間反而更大。"
現在呂勒奧理工的MBA項目每年會留出專門席位給有工作經驗的申請者,課程設置越來越貼近行業真實需求。最近他們剛和本地最大的鋼鐵企業搞了個聯合培養計劃,畢業生可以直接進入企業的數字化改革部門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呂勒奧理工大學mba亮點,雇主評價、學歷水平、費用負擔(呂勒奧理工大學mba的亮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