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克拉荷馬大學
University of Oklahoma
俄克拉荷馬大學MBA值不值得讀,作為去年剛幫表弟做完申請的人,我可太有發言權了。這項目最大的特點就是中美雙學位,但千萬別被"雙證"晃花了眼,今天說點大實話。
先說硬性條件,
1. 本科畢業證必須得有,專升本也行
2. 工作經驗卡得不嚴,應屆生也能沖
3. 英語門檻低,托福79或雅思6.0就能過
4. 推薦信要兩封,找直屬領導比找大牛管用
重點來了,學費分國內國外兩段交,
國內階段8.8萬(含教材)
美國校區讀3個月交1.8萬刀
住宿費另算,奧克蘭市租房每月600刀起
但下面這四類人真不適合,
① 想快速拿證的(全程要2.5年)
② 英語口語差的(每周要和美方導師視頻)
③ 預算不足的(隱性支出比學費還高)
④ 沖著落戶加分的(部分城市不認線上課程)
建議想清楚三點再決定,
1. 能否接受線上+線下混合教學?
2. 有沒有持續學習英語的耐心?
3. 未來職業規劃是否需要國際背書?
我表弟當初就是看中他們的能源管理特色課,現在在德州做頁巖氣項目對接確實用得上。不過要是單純想混文憑,勸你還是看看別的項目。
俄克拉荷馬大學MBA畢業難度大嗎?
說到去美國讀MBA,很多同學會先關注排名靠前的“常青藤”名校,但像俄克拉荷馬大學(University of Oklahoma)這類綜合實力不錯、性價比高的學校,其實更受普通留學生關注。尤其是它的MBA項目,不少人會問,“這學校畢業到底難不難?”今天咱們就拋開官方數據,從實際體驗聊聊真實情況。
課程安排,緊不緊?
俄克拉荷馬大學MBA分為一年制和兩年制兩種,大部分人選擇兩年制。課程設置比較傳統,金融、市場營銷、戰略管理這些核心課都得學。第一年基礎課多,會計、統計學這種“硬骨頭”課程會扎堆出現,尤其是對于本科非商科背景的學生,剛開始可能有點吃力。不過教授講課風格比較務實,很少搞純理論,作業和案例分析會結合現實商業場景,比如用當地企業的真實數據做市場調研報告。
作業和考試,壓力大不大?
每周閱讀材料大概50-100頁,包含教材和案例。小組作業占比較大,幾乎每門課都有3-4次團隊項目。這里有個小細節,學校會刻意把不同國籍的學生分到一組,所以溝通效率很關鍵。有的同學吐槽,“和印度隊友開會得約半夜,因為時差太大。”考試頻率不算高,但每次期中期末考的內容覆蓋面廣,突擊復習效果不大,平時得跟上節奏。
畢業門檻,卡得嚴不嚴?
學校對GPA的要求是3.0以上(滿分4.0),單科成績不能低于C。聽起來不難,但實際執行起來,有些課確實會“掛人”。比如必修的《商業數據分析》,教授會要求用Python或R語言完成數據建模,對零基礎的同學來說,可能需要額外花時間補課。不過好在學校提供免費的技術輔導班,圖書館也有24小時自習室,熬幾個通宵還是能過關的。
畢業論文和實習,必須做嗎?
俄克拉荷馬MBA不強制要求寫畢業論文,但兩年制學生必須完成一個“企業咨詢項目”(Capstone Project)。一般是3-5人組隊,幫本地公司解決實際問題。去年有小組給塔爾薩的一家能源公司做成本優化方案,最后還被企業采用了。至于實習,學校雖然不強制,但 career center 會主動推送機會,尤其是石油、航空這些本地優勢行業崗位比較多。
教授風格,好說話嗎?
大部分教授對國際學生比較包容,交作業遲到半天去發郵件解釋,一般不會扣分。但他們對學術誠信抓得特別嚴,引用格式錯一點都可能被扣分。有個同學因為參考文獻漏了一個頁碼,直接被扣了10分,后來去辦公室求情也沒用。
“上岸人”怎么說?
采訪了幾位畢業的校友,得到兩種觀點,
本科在國內讀工科的張同學說,“比想象中容易,考試難度和國內211大學差不多,就是英語presentation一開始有點慌。”
工作5年后去讀書的李同學則認為,“課程強度適中,但想拿全A的話,得每周投入至少30小時學習。”
隱形難點,語言和文化
雖然托福要求最低100分,但實際上課時,美國同學講俚語、教授用方言重的英語講課,剛開始可能會懵。比如俄克拉荷馬本地人愛說“y’all”(你們),討論案例時語速飛快,需要1-2個月適應期。
學校給的支持夠不夠?
商學院有專門的國際學生辦公室,從選課到辦簽證都能幫忙。如果某門課掛科,可以付費重修,但同一門課不能重修超過兩次。圖書館的數據庫資源很全,查行業報告不用額外花錢。
俄克拉荷馬大學MBA的畢業難度屬于“中等偏上”,用功的學生基本都能按時畢業。它不像頂尖名校那樣瘋狂內卷,但想混日子肯定行不通。關鍵是要做好時間管理,特別是小組作業別拖后腿。當地生活成本低,合租公寓每月500美元左右,省下的錢多買幾杯咖啡熬夜趕作業也挺劃算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俄克拉荷馬大學mba入門,入學門檻、語言成績、學歷認證(俄克拉荷馬大學mba的入學要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