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卡塔林納聯邦大學
Universidade Federal de Santa Catarina
,"圣卡塔林納聯邦大學的MBA到底靠不靠譜?學費要準備多少?"作為“上岸人”,今天我就把真實情況掰開揉碎說清楚。
先說硬性門檻,
1. 專科畢業滿5年/本科滿3年都能申,但要注意兩點,一是必須提供中英文對照的學信網認證,二是管理崗工作經驗最好有2年以上
2. 英語要求比常規留學低,雅思5.5或大學英語六級430分都行
3. 推薦信要找直屬領導+合作單位各一封,千萬別找八竿子打不著的"大咖"
重點說說學費構成,
總費用約12-15萬人民幣,包含,
注冊費800美元(不退)
核心課程每學分350美元(共36學分)
論文指導費2000美元
雜費(教材+活動)約5000元
注意!寒暑假集中授課期間的住宿費要自理,巴西物價較高,建議每月預留6000元生活費
別忘了三個坑,
1. 中介說的"包過"別信,入學后每周要完成小組作業
2. 畢業論文必須用葡語答辯,建議提前半年找翻譯社
3. 疫情期間可選擇線上課,但線下課出勤率不足70%要重修
個人建議適合這三類人報讀,
1. 外貿公司中層想開拓南美市場
2. 國企外派預備人員
3. 需要快速拿碩士學歷評職稱的
圣卡塔林納聯邦大學MBA就業前景調查
如果你正在考慮讀MBA,或者對圣卡卡塔林納聯邦大學的項目感興趣,這篇內容可能會幫你理清思路。咱們不聊虛的,我就直接說點實際的——這所學校的MBA讀完到底能不能找到好工作?
課程和實際需求掛鉤
圣卡塔林納聯邦大學的MBA課程有個特點,緊貼市場變化。比如他們的“數字營銷與商業決策”課,不是照搬教科書案例,而是直接拉來當地電商企業做實戰項目。學生分組給企業出方案,企業老板現場打分。這么一來,學生還沒畢業就先攢了一波實操經驗,用人單位看了自然覺得“這人來了就能用”。
另外,課程更新速度很快。去年當地新能源產業爆發式增長,學校立馬開了“綠色能源經濟”選修模塊,教授帶著學生跑工廠、調研政策,結課時不少學生直接被合作企業預定。
校友圈子“小而密”
圣卡塔林納聯邦大學MBA的校友規模不算特別大,但粘性很強。舉個例子,學校每年搞“行業導師計劃”,畢業5年以上的校友會主動帶新生——有人幫忙改簡歷,有人直接推實習崗位。
調查中發現,不少畢業生入職的第一份工作,都是通過校友內部推薦拿到的。比如一位2021屆的學生,因為在校友群里聊過供應鏈管理的課題,直接被推薦到一家跨國物流公司做項目主管。這種“老帶新”的氛圍,對找工作幫助很大。
企業合作玩真的
別的學校可能掛個“校企合作”的名頭就完事了,但這家是動真格的。他們和本地前三的科技園簽了協議,MBA學生每學期必須完成至少80小時的實地項目。有的團隊幫企業做市場拓展方案,做得好直接變成企業正式項目落地;還有的參與產品研發,最后名字能寫到專利書上。
更實在的是,合作企業的高管會定期來學校講課。上個月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副總來講“中小企業融資”,課后直接收了5份簡歷,現場約了面試。用學生的話說,“這相當于提前把考官變自己人。”
就業數據說話
根據學校發布的近三年統計,
畢業6個月內找到工作的比例穩定在89%以上;
35%的畢業生進了跨國企業(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IT領域);
本地就業率偏高,約60%留在圣卡塔林納州,因為這里工業基礎強,中小企業活躍。
有意思的是,有學生反饋,“學校就業指導中心挺‘佛系’,不搞海投那套,而是按每個人的方向精準推3-5家對口公司。”比如有人想轉行做咨詢,老師會聯系當地專注中小企業服務的咨詢公司安排實習,轉正概率反而更高。
地理優勢別忽略
圣卡塔林納州本身是巴西的工業重鎮,汽車配件、電子設備、紡織業都很發達。MBA學生找工作時有個隱藏福利——本地企業更愿意給機會。一家機械制造廠的人事主管直言,“我們優先考慮本地高校的學生,因為他們熟悉產業環境,培訓成本低。”
再加上生活成本比圣保羅、里約低不少,很多畢業生選擇先在這里積累經驗,等有了管理崗資歷再跳槽,反而比一開始扎堆大城市的同學發展得更穩。
一些個人看法
接觸過幾位在讀學生后發現,這所學校的MBA適合兩類人,
1. 打算扎根巴西本地市場的,尤其是制造業、科技領域;
2. 喜歡“動手做事”勝過純理論研究的,課程里小組項目和實地調研占比很高。
當然,如果你一心只想進華爾街投行或硅谷大廠,可能得再看看其他選項。但要是想結合理論快速落地,順便積累一波行業資源,這個項目確實能省不少力氣。
最后提一嘴,學校的就業服務有個“冷門福利”——終身免費修改簡歷。哪怕畢業十年后想跳槽,照樣能找當年的老師幫你優化求職材料。這種細節上的支持,很多學校還真做不到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圣卡塔林納聯邦大學MBA全面了解專業指南,面授課程及碩士學位文憑深入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