哥倫比亞瓦萊大學
Universidad del Valle
最近不少朋友私信問哥倫比亞瓦萊大學的MBA值不值得讀,尤其是申請條件和學費問題。作為“上岸人”,我整理了一手信息,幫大家少走彎路。
一、申請條件,別踩這些“坑”
1. 學歷門檻,本科畢業是硬性要求,但專業不限。重點來了——專科生需要額外補足5年以上管理經驗,并提供單位推薦信。
2. 工作經驗,官網寫“建議2年以上”,但實際錄取中,3年以上對口崗位(如市場、財務)的申請人更有優勢。
3. 語言成績,托福90或雅思6.5是底線,但口語單項低于6分可能會被要求面試補測。
4. 推薦信細節,推薦人別只找領導!校方更看重“行業相關性”,比如同行高管或合作客戶。
二、學費清單,這些錢省不了
基礎學費,兩年制總費用約38萬人民幣,分四期繳納。第一學期需交35%,之后每學期20%左右。
隱形支出 ,教材費年均5000元,海外實踐課(如美國校區交換)另付3-5萬,簽證保險約8000元/年。
省錢技巧 ,早鳥申請減免5%,校友推薦免申請費(原2000元),獎學金名額集中在GPA3.5+的申請人。
三、“上岸人”的大實話
別迷信“免聯考”宣傳!瓦萊MBA雖自主招生,但畢業需完成6門核心考試+論文答辯,掛科率約15%。
周末線上課雖靈活,但小組作業需配合歐美時差,凌晨開會是常態。
學校資源偏向本土企業,想進外企的建議多參加校友會積累人脈。
如果這些條件你能接受,瓦萊MBA的性價比還是不錯的。尤其是課程對標哈佛商學院的案例庫,適合想系統提升管理思維的人。
《哥大瓦萊MBA畢業率曝光,掛科真相》
(全文約980字,原創手打,禁止搬運)
哥大瓦萊MBA畢業率曝光,掛科真相
【標題】哥大瓦萊MBA畢業率引熱議 真實學業壓力究竟有多大?
最近,哥倫比亞大學瓦萊商學院(Columbia Business School)的MBA畢業率成了留學圈的熱門話題。不少學生和家長私下討論,"這么頂尖的商學院,真的會卡畢業嗎?"、"聽說有人讀一半就退學了?"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真實情況。
一、畢業率數據背后的實情
根據校方最新披露的信息,瓦萊商學院MBA項目的畢業率維持在93%-95%之間。這個數字看起來挺高,但要注意兩點細節,首先,這包含了主動休學或轉項目的學生;其次,剩下5%左右未畢業的學生中,確實存在因學業問題無法完成的情況。
有在讀學生透露,每屆約800人的班級里,確實會有30-40人遇到不同程度的課業困難。最"危險"的是第一學年——統計課和金融建模這兩門"殺手課",幾乎每學期都會讓部分同學補考。
二、掛科的真實原因
和國內常見的"嚴進寬出"不同,哥大MBA實行的是過程淘汰制。某位去年畢業的校友回憶,"每周60小時的學習量是常態,期中考試那周,圖書館通宵的人能占三分之一。"導致掛科的主要原因有,
1. 課程強度超預期
很多同學低估了量化課程的難度。比如核心課《決策模型》,要同時掌握Python和R語言基礎,對文科背景的學生特別不友好。
2. 評分體系殘酷
每門課強制按比例給分,前20%拿A,中間60%拿B,最后20%可能面臨C或以下。有位金融從業者吐槽,"我在投行干了五年,公司金融課居然只拿了B-。"
3. 文化適應難題
特別是亞洲學生,要同時應對案例教學、課堂發言、小組項目三座大山。有同學自嘲,"開學兩個月才搞明白怎么在課堂上'搶'到發言機會。"
三、學生們的生存智慧
面對高壓環境,在讀生們摸索出不少實用技巧,
開學前惡補Excel和統計基礎知識
主動加入學習小組抱團取暖
提前向教授預約答疑時間
合理放棄部分選修課保核心學分
有意思的是,二手教材交易特別活躍。"畢業學長標注過的課本能賣雙倍價,重點劃得比教授課件還準。"一位學生笑著說。
四、校方的應對措施
針對學業困難的學生,學院提供了三種補救方案,
1. 免費的一對一學術輔導
2. 允許延長半年畢業
3. 用額外實踐項目替代掛科課程
但據知情人士透露,真正動用這些資源的學生不足三成。"大家寧可熬夜重修也不想留記錄,畢竟求職時HR會看成績單。"
關于學費退還的問題,校方政策很明確,開學12周后主動退學的不退費,因學術原因勸退的可按比例退還部分費用。不過有學生苦笑,"真被勸退的時候,誰還在乎那點學費哈。"
寫到這里,突然想起某位畢業生的話,"在這讀書就像參加職業拳擊賽——挨得住重拳,才配站上領獎臺。"或許正是這種高壓環境,讓哥大MBA的學位至今保持著黃金成色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國立清華大學mba申請全揭秘,費用不再神秘!(國立清華大學mba申請攻留學留學策略)
卡米亞斯大主教大學MBA,申請必看!授課語言燃爆,申請材料一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