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
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. Louis
作為美國中西部頂尖商學院,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Olin商學院的MBA項目常年位居全美前20。收到很多在職人士咨詢,"聽說華大MBA含金量高,但學費到底要準備多少?"
先說大家最關心的數字,2023屆全日制MBA總費用約11.3萬美元(折合人民幣82萬左右),其中學費占7.8萬美元。這個價格比同梯隊的羅切斯特大學貴15%,但比芝加哥大學便宜近30%。要注意的是,這個費用還不含往返機票、簽證費、健康保險等雜項開支。
不過華大有個隱藏福利——超過80%的國際生能獲得獎學金,最高可達學費的50%。去年我帶的一個學員,GMAT考到720分,直接拿到了3.5萬美元的院長獎學金。建議申請時重點準備三方面,職業規劃的邏輯性、推薦信的行業關聯度、面試時的跨文化溝通能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他們的課程設置特別強調實踐,必修課里包含為期14周的"全球咨詢項目",學生需要為企業解決真實商業問題。往屆學員反饋,這個項目往往能帶來直接就業機會,像波士頓咨詢、德勤等公司經常從中選拔人才。
如果想省錢,可以關注春季入學的非全日制項目。這類課程允許在職工作,學費按學分收取,每學分2025美元。假設每周能騰出20小時學習,2.5年讀完約需7.2萬美元,比全日制節省近三分之一。
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MBA申請條件詳解
一、基礎門檻,學歷和成績
首先得有個本科學位,專業不限。學校對GPA沒有設定最低線,但根據往年錄取數據,大部分成功申請者的本科成績在3.3以上(4分制)。如果本科背景一般,但工作經歷亮眼,也有機會彌補。
成績單需要官方認證的英文版本,國內學生記得提前做WES認證或通過學校指定機構翻譯。別拖到說一千,道一萬一刻,這玩意兒耗時可能比你想象的長。
二、標準化考試,GMAT/GRE二選一
GMAT是傳統選項,但近幾年GRE也被接受。學校公布的GMAT平均分在700左右,但別被平均數嚇到——650分到730分之間的錄取案例都有。如果考了多次,可以提交最高分,學校不會盯著低分不放。
有個小竅門,數學部分盡量考高。校方明確說過,量化能力是他們重點考察的部分,尤其是對非理工科背景的申請者。
三、工作經驗,不是必須,但有更好
和有些頂尖MBA項目不同,這里并不強制要求工作經驗。不過實話實說,錄取的學生中約85%都有1-5年的全職經歷。應屆生如果申請,得在實習或課外活動上拿出硬貨,比如帶過團隊、做過有影響力的項目。
學校特別喜歡有國際背景的申請者。哪怕是在國內企業參與過跨境項目,或者在海外做過志愿者,都能加分。
四、推薦信找誰寫?
兩封推薦信是硬性要求。別光找title大的領導,關鍵得找真正了解你的人。比如直接上司、合作過的客戶,甚至教授都可以。
內容要具體,避免“該生表現優秀”這種套話。最好用實際例子說明你的領導力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。提前和推薦人溝通好,提醒他們結合具體事件來寫。
五、文書怎么寫出彩?
文書題目每年可能有微調,但核心永遠是三個問題,為什么選我們學校?你能貢獻什么?你的職業規劃是什么?
切忌泛泛而談“排名高”“資源好”。得做功課,具體提到某位教授的課程、某個實驗室的資源,或者校企合作項目。去年有個成功案例,申請人詳細寫了如何利用學校的醫療管理方向資源實現職業轉型,這讓招生官覺得他是“對的人”。
六、面試環節
收到面試邀請說明你已經過了初篩。面試官可能是校友或招生官,形式多為線上進行。問題集中在職業經歷、團隊合作案例、應對挑戰的經歷。
準備兩個必問題,
1. 用30秒說清楚為什么轉行/讀MBA
2. 舉一個失敗經歷并說明學到了什么
有個細節很多人忽略,面試結束后24小時內發郵件感謝對方,簡短提及面試中聊到的某個具體話題,這能加深印象。
七、時間線別踩坑
申請輪次通常分三輪,
第一輪,10月初截止(國際學生推薦)
第二輪,1月初
第三輪,3月底
強烈建議趕第一輪。越往后名額越少,而且國際學生需要留足簽證時間。材料不全可以先提交,但得在兩周內補全。
學姐提醒一句,申請系統里有個隱藏加分項——課外活動欄。別只寫“學生會部長”,重點描述你帶來了什么改變。比如“重組招新流程,使成員數量增加40%”這種量化結果,比空泛的頭銜管用得多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國立清華大學mba申請全揭秘,費用不再神秘!(國立清華大學mba申請攻留學留學策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