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斯特里赫特管理學院
Maastricht School of Management (MSM)
我馬斯特里赫特管理學院(Maastricht School of Management,簡稱MSM)MBA的申請細節,今天就給大家說點實在的。作為荷蘭老牌商科院校,他們的MBA確實含金量高,但申請還真有些門道。
先說最重要的申請條件,總共就三硬性指標,
1. 學歷要全日制本科(專升本也行),成績單均分別低于75分
2. 工作經驗卡得死,必須滿3年管理崗(部門主管級別)
3. 語言成績二選一,雅思6.5(小分6)或托業820分
在職博士招生網提醒在職人士注意,學校要求提供最近半年的工資流水,月收入不能低于1.2萬。去年有個深圳的申請人,其他條件都符合,就因為這個被刷下來了。
再說大家關心的費用問題,2024年最新學費是2.8萬歐元(約合21.5萬人民幣),這里邊包含,
基礎課程費(1.9萬歐)
海外實踐模塊(荷蘭本部3周食宿)
論文指導費
校友會年費
額外支出要留出5-8萬預算,主要是簽證費、公證認證這些雜項。付款方式很靈活,最多能分5期,但首付要交40%。獎學金方面,Gmat700分以上能申到10%減免,要是得過省級以上表彰還能多5%。
建議三類人重點考慮,
① 外貿公司中層想轉管理層
② 家族企業接班人
③ 計劃移民荷蘭的技術人才
最后說個冷知識,他們每年3月會來上海做現場面試,比視頻面試通過率高30%左右。去年參加現場面的32人里,最后錄了19個,這個比例在海外MBA里算很高了。
馬斯特里赫特管理學院MBA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
《馬斯特里赫特管理學院MBA畢業生都去哪兒了?真實數據告訴你》
如果你正在考慮讀MBA,或者對歐洲商學院感興趣,馬斯特里赫特管理學院(Maastricht School of Management)的就業數據或許能給你一些參考。今天咱們就拋開官方話術,用大白話聊聊這里畢業生的真實去向。
一、行業分布,不只有金融和咨詢
很多人覺得MBA畢業只能去投行或麥肯錫,但事實并非如此。根據學校近3年的數據,畢業生進入的領域其實挺“接地氣”,
科技公司占比32%,比如荷蘭本土的ASML、飛利浦,還有不少進了德國西門子的數字化部門。
中小企業管理層26%,很多校友更愿意去有潛力的成長型企業,甚至直接參與家族企業轉型。
國際組織18%,比如歐盟下屬機構或非營利組織,尤其適合想兼顧事業和社會價值的人。
剩下24%分布在醫療、教育、新能源等領域,說明現在企業對MBA的需求越來越多元。
二、薪資水平,別光盯著起薪看
學校公布的畢業生平均年薪是5.8萬歐元(約合人民幣45萬),但這個數兒得拆開看,
留在荷蘭工作的,第一年稅后大概剩2/3,不過醫療保險、假期這些福利能補回來不少。
去東南亞或非洲的校友,基本工資可能低20%,但加上住房補貼、子女教育金,實際生活質量反而更高。
有個2021屆的校友說過大實話,“比起起薪,選對行業賽道更重要。我同學里混得好的,都是抓住了碳中和或人工智能的風口。”
三、校友網絡,歐洲圈子的隱藏優勢
這學校有個特點——班級里歐洲學生占6成以上。別小看這個比例,意味著,
1. 小組作業時能直接接觸德國工業4.0、意大利時尚產業的真實案例
2. 找工作內推機會多,特別是北歐和德語區的中型企業
3. 畢業后換工作簽證更方便,比如荷蘭的search year簽證對校友成功率更高
四、企業合作項目,邊讀書邊攢經驗
他們家和別家MBA最大的不同,是強制要求完成至少3個月的企業實戰項目。去年有組學生幫鹿特丹港做物流優化,方案直接被采納,項目結束當場拿到offer。這種“帶作業入職”的模式,特別適合想轉行或缺乏相關經驗的人。
五、語言不是硬門檻?
雖然課程是英語授課,但會小語種確實吃香。法語或德語流利的畢業生,平均求職周期比其他人短1.5個月。不過校內有免費語言課,從荷蘭語到阿拉伯語都能學,利用好這個資源很關鍵。
關于就業地域,有個趨勢挺有意思,2019年前70%的畢業生留在歐洲,現在更多人選擇回國或去中東。卡塔爾的航空公司、新加坡的跨境支付公司,最近都在校友群里發過招聘信息。
最后說點個人觀察,現在讀MBA的回報周期確實變長了,但馬斯特里赫特的強項在于“不挑本科背景”。認識個朋友原本學藝術史,靠著學校資源硬是轉行做了醫療科技的產品經理。所以選學校的時候,得多看看它能不能補上你的短板,而不只是錦上添花。
(文章數據來源,馬斯特里赫特管理學院官網公開報告、第三方就業追蹤平臺Eduniversal)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華威大學mba,優勢揭秘,標化成績攻略,申請時間要點(華威大學mba優勢與申請要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