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國亞洲理工學院
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, Thailand
有讀者在后臺留言,"去泰國亞洲理工學院讀MBA,這個學歷國內承認嗎?"今天就給大家說點大實話。
首先明確回答,泰國亞洲理工學院(AIT)的MBA屬于正規碩士學位。這個學校是亞洲知名研究生院,由聯合國推動成立,學歷受泰國教育部和中國教育部雙重認證。簡單來說,畢業回國可以做學歷認證,學信網可查,跟國內碩士效力相同。
但這個學歷有三個特點要注意,
1. 學制靈活,分1年全日制和2年在職制,課程安排比國內彈性,適合在職人士
2. 國際化程度高,全英文授課,同學來自30多個國家,適合想拓展國際視野的
3. 費用親民,總學費約15萬泰銖(折合3萬人民幣),比歐美MBA便宜一半
去年有個做外貿的學員跟我聊過,他選這個項目就圖兩點,不用辭職能拿學位證,還能順便積累東南亞人脈。現在他公司跟泰國本地企業的合作明顯增多了。
不過要提醒的是,這個學歷更適合這三類人,
需要碩士文憑評職稱的體制內人員
計劃在東南亞發展的商務人士
預算有限但想拿國際學歷的職場人
對了給個實用建議,如果單純為了落戶加分,建議選國內雙證碩士;要是工作涉及跨國業務,這個學歷的性價比就顯現出來了。
泰國讀研回國好就業嗎?
一、泰國讀研的“加分項”
廢話不多說,泰國留學背景不是萬金油,但用對了地方絕對有優勢。
1. 語言能力加分
泰國高校不少課程是英語授課,尤其是商科、旅游管理這些熱門專業。回國后,英語流利能直接甩開一部分競爭者。要是還會點泰語,那更吃香了——現在中泰貿易、旅游合作多,懂雙語的人才是真稀缺。
2. 專業對口更重要
比如旅游管理、酒店管理這類專業,泰國本身就是旅游大國,理論和實踐結合得緊。回國進文旅行業,HR看到清邁大學、朱拉隆功大學的文憑,認可度比普通本科高不少。
3. 人脈資源別浪費
泰國華人圈子大,讀研期間認識的教授、同學很可能成為將來的合作伙伴。特別是想做東南亞生意的,這些關系網比簡歷上的“海歸”倆字管用多了。
二、回國找工作,實際情況是啥樣?
有人說“泰國文憑含金量低”,這話太絕對。關鍵得看你怎么用,
國企/考公, 學歷認證沒問題,但和歐美名校比確實不占優勢,建議優先選QS排名靠前的泰國高校。
私企/外企, 中小型企業更看重實際能力。有在泰實習經驗、參與過跨境項目的,面試時能講出干貨,反而容易脫穎而出。
教育行業, 國際學校、語言培訓機構特別喜歡有東南亞背景的老師,尤其是需要泰語或雙語教學的崗位。
舉個真實例子,朋友在曼谷讀的傳媒碩士,回國后進了某大廠做海外市場運營。公司看中她熟悉東南亞文化,又能對接泰國合作方,起薪直接比同崗位高20%。
三、想提升競爭力,該咋準備?
1. 別死磕學校排名
泰國不是教育強國,非要和英美比學術肯定輸。但區域特色專業才是王道。比如農業大學的農業技術、法政大學的國際關系,這些專業在東盟圈子里認可度很高。
2. 實習比成績單有用
曼谷、普吉島遍地是跨國公司的分部,讀書期間爭取去實習。哪怕是在當地旅行社帶中國團,這段經歷寫在簡歷上,HR一眼就能看出“接地氣”。
3. 主動找“差異化”
國內會泰語的人少,但純語言崗位需求也有限。最好“語言+技能”雙修,比如泰語+新媒體運營、泰語+跨境電商,這種組合在招聘網站上一搜一個準。
四、這些坑千萬別踩
別選“野雞大學”,泰國有些學校專門賺留學生錢,教育部不認證學歷,交錢就能畢業的那種千萬躲遠點。
別指望“混文憑”,現在國內企業精著呢,面試時隨便問兩句項目經歷就能探出虛實。
別盲目跟風專業,沖著“好畢業”選冷門專業,回國發現壓根用不上,純屬白折騰。
說一千,道一萬說句大實話,學歷只是敲門磚,能不能找到好工作,關鍵還得看個人本事。 泰國讀研的優勢在于性價比高——花十幾萬拿個碩士,還能順帶開拓眼界。但要是抱著“水學歷”的心態,回國照樣拼不過別人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