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國亞洲理工學院
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, Thailand
最近收到不少朋友咨詢泰國亞洲理工學院(AIT)MBA的情況,今天我就把大家最關心的學費和申請門檻掰開了揉碎了講。,2024年學費約合人民幣9萬(45萬泰銖),相當于國內二線城市在職MBA的價格,但拿的是國際認證學位。
學費部分要重點注意三點,
1. 按學期分期繳納,每學期約1.5萬人民幣
2. 包含教材費但不含食宿
3. 可申請10%-30%的獎學金(需要提交商業計劃書)
申請條件看起來簡單實則暗藏玄機,
學歷要求,本科畢業即可,但專升本需補交專科成績單
工作經驗,2年起算,實習期也能折算(這點很人性化)
語言成績,雅思5.5或托福550,比歐美院校低1個檔次
特殊通道,創業經歷可抵1年工作經驗(需提供營業執照)
在職博士招生網提醒三類人適合申請,
1. 中小企業的老板(系統學習管理還能拓展東盟人脈)
2. 30歲左右的職場中層(轉型管理崗的跳板)
3. 想低成本拿國際學歷的上班族(每月集中授課5天)
建議準備材料時重點突出,
工作成果用數據說話(比如帶過10人團隊)
推薦信找上下游合作商寫更出彩
個人陳述要體現對東南亞市場的理解
最后說個冷知識,該校畢業論文可選實踐項目,很多學員直接拿公司現存問題當課題,邊學習邊解決問題,性價比直接翻倍。
泰國亞洲理工學院MBA畢業難度大嗎?
說到泰國亞洲理工學院(AIT)的MBA,不少人會好奇,這學位到底好不好拿?網上有人說“難”,也有人覺得“還行”。今天咱們就拋開官方宣傳,從實際體驗聊一聊,給想申請的同學做個參考。
課程緊不緊?先看內容再說
AIT的MBA課程分得很細,金融、市場營銷、戰略管理這些核心課一個不少,外加不少跨學科的選修模塊。每學期至少得修4-5門課,一周排下來幾乎天天有早課。尤其對于在職讀的人,白天上班晚上上課,時間管理得卡得很死。不過教授講課挺實在,不愛搞虛的理論,經常拿東南亞本地的企業案例當教材。比如講供應鏈管理,直接分析泰國的711便利店怎么鋪貨,接地氣這點確實加分。
作業和考試能應付嗎?
小組作業是常態,幾乎每門課都要組隊做項目。本地學生和國際生的比例差不多對半開,文化差異偶爾會拖進度——比如泰國同學普遍佛系,趕DDL前夜突然失聯的情況也有。個人作業主要是寫分析報告,動不動就要求20頁起步,查重系統用得嚴,想糊弄基本沒戲。考試倒不算“地獄模式”,但題目靈活,得結合課堂案例和實際數據答題。教授們口頭禪是,“別背答案,我要看你怎么想。”
畢業門檻到底卡在哪?
想畢業,除了修滿學分,必須過兩關,一是綜合考試,二是畢業論文。綜合考試有點像“畢業大綜合”,抽3門核心課的內容出題,閉卷考4小時。不過據往屆學生說,認真聽課的話,過線問題不大。真正卡人的是論文——選題得經過導師三輪“靈魂拷問”,數據收集如果涉及企業調研,碰上不配合的機構能拖半年。有人吐槽,“寫論文那陣子,導師的修改意見比論文本身還長。”
教授嚴格還是好說話?
AIT的教授背景挺國際化,歐美名校畢業的不少,但風格差異大。有的老師上課幽默,給分也松,交作業晚兩天還能商量;也有較真的教授,連PPT字體不統一都要扣分。不過整體來說,只要按時出勤、作業不抄襲,老師不會故意為難。有個小竅門,多跑辦公室問問題,混個臉熟,期末總評說不定能多撈兩分。
同學競爭會不會很卷?
和英美名校比,AIT的MBA不算“卷王聚集地”。班上多數人是沖著東南亞人脈來的,本地企業家、外企中層居多。小組合作時,拼成績的少,攢資源的多。考試前圖書館確實一座難求,但平時沒人熬夜刷題。學校也明令禁止惡性競爭,一旦發現作業抄襲直接掛科,所以整體氛圍還算良性。
AIT的MBA畢業難度屬于“努力就能過關”的類型。課程強度中等偏上,但只要按部就班上課、認真對待作業,別指望臨時抱佛腳,大部分人兩年內都能順利拿到學位。當然,如果只想混文憑,勸你還是換個地方——這里可沒有“交錢就發證”的操作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泰國亞洲理工學院mba全球教育標準,申請流程學費和學位認可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