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特雅大學
UCSI University
最近收到很多私信問思特雅大學MBA值不值得讀,作為幫學生做過上百份留學規劃的老顧問,我摸著良心說句大實話,選這個項目就像買手機,要看配置更要看適不適合自己。今天把大家最關心的申請條件和學費問題揉碎了講清楚。
先說硬性門檻,①大專畢業滿5年或本科畢業滿3年(工作年限計算到入學當月)②雅思5.5或校內語言測試③需要提交工作證明+推薦信。注意今年新增了預審環節,建議提前3個月準備材料。
重點說說隱形要求,雖然官網沒寫,但實際錄取時更傾向有管理經驗的申請者。去年有個做餐飲連鎖的客戶,大專學歷但帶著20人團隊,反而比普通白領本科生更快拿到offer。
學費分三部分,報名費3800馬幣(約5800元)+核心課程58800馬幣(約9萬)+選修課每門2400馬幣。劃重點!選修課最少選4門,總預算要準備12-13萬。對比其他東南亞院校,這個價位屬于中等偏上。
值得關注的是他們的彈性學制,最短18個月能畢業,但超過80%學員選擇延至2年。建議在職人士選周末班,周三晚上還有加課直播,親測國內網絡能穩定接入。
在職博士招生網提醒要避開兩個坑,1.中介說的"包過"千萬別信,去年有學生被忽悠交8萬服務費最后沒錄取 2.論文階段必須去大馬待滿30天,提前安排好假期。
思特雅大學MBA畢業難度實測
思特雅大學MBA畢業到底難不難? 真實體驗分享
提到思特雅大學MBA,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“好畢業嗎”。網上說法五花八門,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聊聊這事兒,給準備報名的朋友吃顆定心丸。
一、課業強度比你想象的大
別以為在職讀研就能輕松摸魚,這邊上課節奏挺緊湊。每周至少兩晚直播課,課后還得看錄播補筆記。教授布置的案例分析作業,經常要查行業報告、做數據比對,熬到凌晨是常事。有個同學白天跑業務,晚上哄睡孩子后爬起來趕作業,三個月瘦了八斤。不過話說回來,這些實戰型作業對工作幫助挺大,很多方案都能直接用在公司項目里。
二、考試通關有竅門
期末考不像國內閉卷考試那么死板,開卷考側重應用能力。去年市場營銷課的考題是給某奶茶品牌設計東南亞推廣方案,考場上能聽見此起彼伏敲計算器的聲音——大家都在算推廣成本回報率。教授更看重邏輯自洽,有位大姐用自家開餐館的經驗做類比,方案接地氣還拿了高分。
三、論文卡人真相
論文確實是道坎,但沒傳說中那么可怕。關鍵要選對導師,有些教授喜歡前沿理論,有的偏愛落地應用。建議開學三個月就開始留意研究方向,平時作業里積累的案例都能當素材。見過最聰明的操作,是把公司正在做的項目包裝成研究課題,既完成工作又搞定論文,答辯時數據都是現成的。
四、隱形門檻要注意
出勤率管得嚴,缺課三次直接掛科重修。小組作業占分30%,遇上劃水隊友真頭疼。建議自己當組長,分工時明確截止時間。語言關也沒想象中難,課件都是英文但允許中文交作業,課堂討論用翻譯軟件輔助完全能應付。
給在讀生的實用建議,把每周三晚上固定成學習時間,手機開勿擾模式;加兩個靠譜的學習小組互相盯進度;遇到難題直接給教授發郵件,他們回復比想象中快得多。最重要的是調整心態,既然選擇了就別想著混文憑,那些熬夜啃書的日子,最后都會變成談薪的底氣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思克萊德大學mba攻略,生源特質(思克萊德大學mba學習方式,畢業招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