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立臺北理工大學
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
咱們打工人最關心的就是時間成本。國立臺北理工大學在職MBA學制為2-3年彈性制,和國內非全日制碩士不同,它采用學分制管理。比如張姐在科技公司上班,她每學期修9學分,兩年半就拿到了學位;而隔壁老王工作忙,選擇每月集中上課,三年完成學業也很常見。
特別說明三點,
1. 免聯考入學不等于"水",要提交工作證明和推薦信
2. 課程安排在周末和晚間,寒暑假不上課
3. 畢業論文可以用企業案例替代,這對在職人員特別友好
去年有個學員在餐飲行業當店長,他就是利用碎片時間完成課業,現在升到區域經理了。學費方面分三期繳納,比一次性付款壓力小很多。想了解具體費用?建議直接問招生辦,不同背景的申請人可能有差異。
國立臺北理工MBA學費貴嗎?
先看學費數字
國立臺北理工MBA屬于研究所層級,按照校方公布的收費標準,本地生每學期學費約在5萬至6萬臺幣之間。以兩年四個學期計算,總學費約20-24萬臺幣(折合人民幣約4.6-5.5萬元)。如果是國際學生,費用會再高些,每學期約增加1.5萬臺幣。
這個價位在臺灣高校圈屬于中等偏上。對比臺大管理學院MBA約30萬/年、政大商學院約25萬/年的標準,國立臺北理工的收費顯得相對親民。但比起中南部部分公立大學MBA的15-18萬總學費,確實高出一截。
值不值這個價?
評判學費貴不貴,關鍵看能換回什么。臺北理工MBA有幾個硬核優勢,首先工科背景強勢,特別適合想走科技管理、智能制造方向的學生;其次校企合作資源多,光是在臺北科技走廊就有超過200家合作企業;再者課程安排靈活,夜間班和周末班對上班族特別友好。
身邊讀過的人普遍反映,教授團隊里不少是業界退下來的高管,上課講的案例都是臺灣科技廠的真實故事。有個學長就說過,“老師教你怎么用報表數字跟產線老師傅溝通,這種接地氣的本事,在外面培訓班根本學不到?!?/p>
其他開銷要注意
除了學費本身,還要預留雜費開支。比如必修的海外參訪模塊,去日本或新加坡考察科技企業,自費部分大概要2-3萬臺幣。教材費也別小看,全英文原版書每學期總要花個三五千。如果住在校外,臺北大安區的租房成本每月至少8000臺幣起跳。
省錢有門道
手頭緊的同學可以重點關注幾個渠道,學校提供的產學合作獎學金,跟著教授做企業項目能抵部分學費;成績前20%的學生有機會申請學術優異獎;另外不少銀行推出教育貸款,分期還款壓力會小很多。建議直接找系辦公室要份補助清單,經常藏著些企業贊助的專項補助。
國立臺北理工MBA的學費確實比普通研究所高,但對比它能帶來的職場跳板作用,特別是想往科技管理領域發展的話,這個投資還算合理。要不要掏這個錢,關鍵得看個人預算和未來規劃。比如有位學姐當初是拿年終獎付了首期學費,后來靠著課程里學的數據分析技能,跳槽到半導體公司當產品經理,兩年就把學費賺回來了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