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其大學
Ko? University
"老王哈,我看別人都在考MBA,這個學歷到底算啥?"今兒個咱們就掰開了揉碎了說說這事兒。說白了,MBA分兩種學歷,全日制發的是碩士研究生畢業證+碩士學位證,非全日制(也就是在職MBA)現在也發雙證了,不過證書上會注明"非全日制"字樣。
先說全日制MBA,這個和普通研究生一樣,得脫產學習兩年。適合剛畢業沒幾年的年輕人,或者想徹底轉行的朋友。比如我表弟原先做行政的,讀完全日制MBA直接進了投行,現在年薪都快趕上我十年工資了。
重點說說在職MBA,這可是職場人的香餑餑。現在政策改了,非全日制和全日制考試內容完全一樣,都得參加全國統考。不過上課時間靈活,周末或集中授課。有個誤區要糾正,非全日制MBA的學歷證書國家是100%承認的,考公務員、評職稱都管用。我媳婦兒去年評副高,就是用這個學歷報的名。
報考條件其實挺簡單,本科畢業滿3年,專科要5年,研究生畢業2年。注意!這里的工作年限是算到入學前的,比如你今年6月畢業,報2025年的MBA就剛好滿3年。有個新變化,部分985院校開始要求提供英語成績了,四六級或雅思托福都行。
學姐提醒三點,第一,別信那些"免聯考"的野雞項目,教育部不認;第二,學費從5萬到50萬都有,量力而行;第三,越是好學校越看重工作背景,別以為分數高就穩了。我同事一朋友,筆試考了230分,結果面試被刷,就是吃了工作經歷單薄的虧。
讀MBA對升職加薪有幫助嗎
一、漲工資?先看“老板認不認”
MBA對薪資的影響,關鍵得看行業和公司類型。比如在外企或大型國企,學歷和證書的“硬門檻”比較明顯。尤其是一些管理崗招聘,MBA學歷直接寫在崗位要求里。朋友一同事在一家外資快消公司工作,讀完MBA后從區域主管升到大區經理,年薪從30萬漲到50萬。他說,“公司內部晉升時,有MBA的人更容易被提名,領導覺得你系統學過管理,帶團隊更靠譜。”
但如果是互聯網公司或初創企業,情況可能不同。這類公司更看重實際經驗和項目成果。同事小王之前在某大廠做運營,讀完MBA后想轉管理崗,結果發現公司內部競聘時,領導更關心他帶過多少用戶增長項目,而不是學歷。不過,他后來跳槽去了一家傳統企業,薪資直接漲了40%。
所以,MBA能不能幫你加薪,先想清楚,你的目標行業買不買這個賬?
二、升職的“隱形加分項”
有人說,“工作經驗比MBA重要多了。”這話沒錯,但現實中有個扎心真相——當兩個人能力相當時,有MBA的那個更容易被提拔。舉個例子,公司要選個部門總監,A有8年工作經驗,B有6年經驗但讀過MBA。如果兩人業績差不多,老板大概率會選B。為什么?因為MBA課程里的財務分析、戰略決策這些內容,能讓管理者快速理解公司層面的決策邏輯。
某制造業的中層主管李姐跟我吐槽,“以前開會老板說‘優化現金流’‘降低邊際成本’,我聽得云里霧里。讀完MBA后,不光能聽懂,還能提出具體方案。第二年就被調去負責新項目了。”
三、別小看“同學通訊錄”
很多人忽略MBA最重要的資源——人脈。某商學院老師說過一句大實話,“我們這兒的價值,一半在課堂,一半在課后的茶歇。”同班同學可能是上市公司高管、創業公司創始人,或是政府單位的中堅力量。這種圈子帶來的機會,遠超出想象。
朋友老陳在深圳讀MBA,畢業時正好趕上同學的公司融資,直接把他挖去當COO。他說,“要不是在小組作業里一起熬過夜,人家根本不會想到找我。”
四、不是所有人都適合
雖然MBA有好處,但有三類人要慎重,
1. 工作不滿5年的新人,沒有實戰經驗,學管理課就像紙上談兵,面試時反而容易被質疑“理論派”。
2. 單純想混文憑的,現在企業HR精得很,面試時問幾個“怎么用波特五力模型解決實際業務問題”就能試出深淺。
3. 指望立刻翻身的,見過有人貸款讀MBA,結果畢業發現薪資沒漲,反而背了一身債。
五、怎么選才不踩坑?
1. 看企業偏好,金融、咨詢、外企偏愛名校MBA,傳統制造行業可能更看重本地商學院資源。
2. 算經濟賬,如果當前年薪20萬,讀個50萬的MBA,得確保畢業后薪資能覆蓋成本。
3. 重點抓資源,有些商學院雖然排名不高,但在特定行業有深厚校友網,這種隱形福利比排名實在。
對了說句大實話,MBA就像職場上的“buff加成”,能不能發揮效果,還得看你自己這個“基礎屬性”硬不硬。見過讀完MBA照樣混日子的,也見過靠MBA打開新局面的。關鍵想清楚,你讀它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?如果單純眼紅別人升職加薪就盲目跟風,大概率會失望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