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
Columbia University
每年都有大量職場人盯著紐約那所"藍墻名校"——哥倫比亞大學MBA項目。但很多人直到填申請表時還在犯嘀咕,這玩意兒讀完到底算啥文憑?今天咱們就掰開了揉碎了說清楚。
廢話不多說,哥倫比亞大學MBA是正兒八經的碩士學位。別看它學費能頂輛保時捷(2024年最新學費是$84,496/年),也不管它錄取率只有15.7%(2023年數據),這文憑本質上就是工商管理碩士。但要說它和普通碩士的區別,主要在三個方面,
第一是課程設置更"野"。必修課里有個叫"沉浸式項目"的玩意兒,直接把學生扔到亞馬遜、高盛這些巨頭公司做實戰項目。去年有個小組幫摩根大通優化風控模型,對了直接被客戶部門買走了方案。
第二是人脈含金量高。每周四下午的"華爾街茶歇"不是白叫的,往屆校友在摩根士丹利當MD的就有二十多個。有個2022屆畢業生跟我吐槽,說剛入學三個月就收到6家投行的橄欖枝,這找誰說理去?
第三是學歷認可度特殊。國內教育部認證時確實顯示為碩士,但在華爾街圈子里有個不成文的規定,哥大MBA可以直接跳過Associate從VP開始干。去年有個北京姑娘讀完回國,某券商直接給了MD頭銜,當然人家本身也有投行背景。
現在說說什么樣的主兒適合砸錢讀這個文憑。如果你在金融圈混,想往IBD或者PE跳,這文憑就是塊金磚;要是做實業想轉戰略崗,它也能打通任督二脈。但要是沖著"水個學歷"去的,勸你趁早歇菜——光每周80頁的case study就能把人讀禿了。
學姐提醒下想申請的朋友,除了要準備GMAT730+的成績,還得練就一身講故事的本事。去年有個申請者把自家煎餅攤的數字化轉型寫成文書,愣是打動了招生官。所以說,這文憑值錢的不只是那張紙,更是整個淬煉過程。
哥倫比亞大學MBA要讀幾年?
一、全日制MBA,兩年搞定,靈活加速
哥倫比亞大學最主流的MBA項目是兩年全日制。第一年9月開學,第二年5月畢業,中間有暑假實習機會。但這里有個隱藏福利——如果你有商科背景或者工作經驗夠硬,可以申請加速班(January Entry),直接從1月開學,16個月就能畢業。身邊去年有個朋友就是通過這個方式提前畢業,現在已經在華爾街投行上班了。
課程安排挺人性化,前半年集中學會計、統計這些硬核基礎課,后半年開始選金融、創業這些細分方向。周三下午固定沒課,專門留給學生參加企業宣講會或校友聚會。要說缺點的話,就是紐約生活成本高,兩年下來光學費加生活費就得準備個150萬人民幣左右。
二、在職MBA,上班讀書兩不誤
對于拖家帶口或者不想辭職的朋友,哥大還有個在職MBA(EMBA)。這個項目分兩種節奏,
周五+周六上課,每月兩個周末,20個月完成
周六全天上課,每周六早9點到晚6點,24個月完成
去年認識個在摩根大通工作的姐姐,就是邊上班邊讀的這個項目。她說最累的時候連續三個月沒休過完整周末,但公司給報銷了70%學費,咬咬牙也就熬過來了。適合那些工作穩定但需要學歷鍍金的職場老手。
三、特殊項目,按需定制
哥大還藏著幾個小眾選擇,
1. 雙學位項目,和工程學院合辦的MBA+工科碩士,三年讀完拿兩個學位
2. 國際交換,第二學年可以去倫敦政經或者巴黎高商交換半年
3. 暑期預科,數學底子薄的同學可以提前兩個月來惡補統計建模
特別要提的是他們的暑期創業加速器。只要你的商業計劃通過審核,學校不僅給辦公場地,還能直接對接校友投資人。去年有個團隊做教育科技APP,暑假三個月就拿到了天使輪融資。
四、什么時候申請最劃算
常規輪次每年9月開放申請,分三輪截止(來年1月、4月、5月)。但親身經歷告訴大家,第一輪申請成功率最高。去年申請群里統計過數據,第一輪錄取率38%,到第三輪就掉到22%了。推薦信別光找title大的教授,找真正了解你的直屬上司寫反而更出彩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