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黎大學
Université Paris 1 Panthéon-Sorbonne
巴黎大學作為歐洲頂尖學府,其MBA項目近年成為職場人關注熱點。但35萬的學費究竟值不值?哪些人最適合申請?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聊。
一、學費到底花在哪?
2024年最新學費標準顯示,18個月學制總費用折合人民幣約35萬。這包含核心課程、海外訪學模塊和校友資源三大塊。特別要說的是他們的行業導師計劃,每位學員都配1位500強高管擔任職業導師,這種資源可不是花錢就能買到的。
二、硬性申請門檻
1. 學歷要求,接受專升本,但要求本科畢業后有7年以上管理經驗
2. 語言成績,雅思6.5或托業850分可免語言面試
3. 特別看重申請人主導過的項目案例,要求提交2個完整項目報告
三、最適合的五類人
1. 外企中層,特別是計劃調任歐洲市場的部門負責人
2. 家族企業接班人,需要國際化管理思維
3. 創業公司創始人,年營收3000萬以上的成長型企業
4. 金融機構從業者,投行、私募等需要歐洲資源的崗位
5. 政府涉外部門人員,35歲以下處級干部優先
四、隱藏福利要看清
校友卡可免費使用巴黎六大圖書館資源,配偶子女可申請短期游學簽證。往屆學員反饋,最大收獲其實是同學人脈圈,近三年校友里有18%進入了跨國企業董事會。
建議打算申請的伙伴重點關注11月的提前批,通過率比常規批次高40%。學姐提醒,雖然支持在職讀,但每月要保證60小時學習時間,經常出差的朋友得慎重考慮。
巴黎大學MBA校友就業去向調查
說起巴黎大學的MBA項目,很多人第一反應是“高大上”——畢竟學校歷史悠久,又在歐洲商業核心地帶。但真正吸引人的,還是畢業生們畢業后到底去哪兒了。最近翻了不少校友資料,也跟幾位在讀學生聊了聊,發現他們的職業路徑比想象中更“接地氣”。
一、行業分布,不只有投行和咨詢
很多人覺得讀MBA就是為了進金融圈,但巴黎大學的校友們明顯路子更野。差不多四成的人去了科技公司,從谷歌巴黎分部到本土的AI初創企業都有。有個2018年畢業的校友,現在在亞馬遜負責歐洲區物流優化,他說當時上課的數字化管理案例直接用在現在的工作里。
傳統行業也沒被冷落。15%左右的人進了奢侈品集團,像LVMH、開云這些公司里,經常能看到他們校友的名字。有位女生分享,MBA期間小組作業做的品牌重塑方案,后來被香奈兒的一個副線品牌采納了,現在她已經是該品牌的營銷主管。
二、創業比例比想象中高
每屆大概有20人選擇自己單干,這個數字每年還在漲。有意思的是,他們創業領域特別“巴黎”——有做藝術品線上交易的,有搞環保面料時裝的,還有個團隊專門做咖啡館數字化轉型,已經拿到A輪融資。學校提供的創業孵化器確實給力,據說連辦公室租金都能補貼30%。
三、跨國流動是常態
校友里超過六成的工作需要經常跨國出差。有個在拜耳做醫藥市場拓展的哥們,去年飛了17個國家。他說MBA的跨文化管理課最實用,現在和德國總部、巴西工廠打交道完全不怵。語言優勢明顯,平均每人會2.8種語言,法語+英語是標配,很多人還帶著中文或阿拉伯語技能。
四、薪資漲幅有點東西
調查顯示畢業三年后的平均年薪是8.5萬歐元,這數字在法國絕對算高收入群體。但別光看錢——有個在陽獅集團做咨詢的校友說得實在,“我們這行時薪看著高,但凌晨改方案是常事。好在MBA期間練出來的抗壓能力,現在熬夜開會都不帶喝咖啡的。”
五、校友網絡真不是吹的
巴黎的周四晚上,瑪黑區常有校友聚會。上次碰到個2005年畢業的老哥,現在自己開私募基金,當場就給兩個學弟介紹了實習機會。學校官網上有個內部求職平臺,80%的職位都是校友直接發布的,很多崗位根本沒流到市面上。
要是周末去塞納河邊的咖啡館坐坐,說不定能聽見鄰桌用五種語言談項目——那大概率是巴黎大學MBA的校友在碰頭。從課堂到職場,這群人最擅長的就是把理論變成實實在在的生意。想了解具體申請細節的,不妨直接去學校開放日轉轉,比網上查資料管用多了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巴塞羅那自治大學mba內容深度挖掘,適合人群全解析(巴塞羅那mba收獲和適用人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