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汶大學
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 (UCLouvain)
"一同事去年申請魯汶荷蘭語MBA時,愣是被官網要求整懵了——既要B2荷蘭語證書,又要五年管理經驗,關鍵錄取率才15%。這學校到底要啥樣的學生?"作為歐洲最古老的天主教大學,魯汶大學的荷蘭語MBA項目確實門檻不低。筆者采訪了3位在讀學員,個人覺得出三大核心難點,
第一硬指標,語言關得動真格
別看項目在比利時,荷蘭語要求是實打實的。不僅需要官方B2證書,入學后的小組討論、案例分析全用荷蘭語。李敏考了2次才通過NT2考試,"筆試還能突擊,最要命的是15分鐘即興商業演講,考官專挑專業術語提問。"
第二隱形門檻,職場老炮優先
項目官網寫著"建議5年以上管理經驗",實際錄取者平均年齡34歲。負責招生的Anke透露,"去年錄取的28人中,有4位是企業中層管理者。我們特別看重解決實際商業案例的能力。"應屆生想靠高分GMAT逆襲?難!
第三時間陷阱,材料準備至少半年
從學歷認證到雇主推薦信,整套流程比想象中復雜。王浩的申請時間表值得參考,3月備考語言、5月準備動機信、8月預約APS審核、11月面試模擬。我強調一點,推薦信必須用學校模板,自己寫的概不接收!
有意思的是,三位受訪者都提到同一個"撿漏"技巧,每年3月補錄期。由于部分錄取者選擇其他offer,這時補交材料成功率能提升到25%左右。但得提前跟招生辦確認剩余名額。
相關閱讀,《魯汶大學MBA學費貴嗎?在職讀研值不值?》
魯汶大學MBA學費貴嗎?在職讀研值不值?
提到留學讀MBA,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“燒錢”。老有朋友問我,比利時的魯汶大學MBA學費貴不貴?工作黨辭職讀書壓力太大,要是邊上班邊讀研,到底值不值?今兒咱就掰開揉碎了聊聊這事兒。
先說大家最關心的學費問題。魯汶大學MBA項目分全日制和在職工商管理兩種,2023年最新數據來看,全日制一年制項目學費在4萬歐元上下(約合31萬人民幣),在職的兩年制項目總費用差不多5萬歐元(約39萬人民幣)。這個價格在歐洲算中等偏上,比英美動輒七八萬美元的MBA確實便宜不少,但跟德國部分公立大學比又稍高。
不過要注意三個細節,一是比利時政府允許留學生打工,每周不超過20小時的話,每月能掙個800-1000歐補貼生活費;二是學校提供多種獎學金,特別是給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申請者,最高能減免30%學費;三是比利時的生活成本比倫敦、巴黎低三成左右,租房每月500-800歐就能搞定。
接著說在職讀研值不值的問題。我認識三個讀過魯汶在職MBA的朋友,他們的經歷挺有代表性。張哥是汽車行業項目經理,他說最大的收獲不是文憑,而是周五晚上的案例討論——來自12個國家的同學支的招,直接幫他們團隊解決了跨國供應鏈難題。莉莉在金融機構工作,她最滿意的是彈性上課制度,80%的課程錄播能反復看,遇上項目忙的時候也不用擔心缺課。
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。35歲的王哥就中途退學了,他吐槽兩點,一是小組作業時間難協調,歐洲同學喜歡半夜開會;二是雖然不用辭職,但兩年里基本告別周末娛樂,連老婆生孩子那周還在趕論文。所以關鍵得看三點,你現在的工作是否需要國際視野?公司是否認可這個學歷?能不能保證每周15小時以上的學習時間?
特別提一句課程特色,魯汶MBA有個“企業實驗室”項目,學生直接給歐盟機構或跨國企業做咨詢。去年有個小組幫布魯塞爾機場做的流量優化方案,據說省了對方200多萬歐元運營成本,這種實戰經歷寫在簡歷上確實加分。
說一千,道一萬說點大實話,要是單純圖便宜,東歐有些大學的MBA學費只要魯汶的一半。但魯汶大學作為連續6年穩居世界Top50的老牌名校,校友資源遍布歐盟總部和各大跨國企業,這對想做國際業務的朋友來說,可能比省下的學費更值錢。不過要是你未來壓根不打算出國內二三線城市發展,這錢花得就有點冤了。
所以到底值不值?建議先算筆賬,學費+生活費大概50萬,對比你未來5年可能的薪資增長。再摸摸自己肝還好嗎——畢竟要兼顧工作和學習,沒點體力真扛不住。說一千,道一萬去Linkedin上找5個讀過這個項目的校友聊聊,比看100篇攻略都管用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