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政治大學
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
臺灣政大MBA到底有多難考?這三點說透真相
說到臺灣政治大學的MBA項目,很多人第一反應是“難考”。但究竟難到什么程度?作為一個經歷過完整申請流程的普通人,我用最實在的體驗給你劃重點。
第一關,競爭人數超乎想象
別看政大MBA每年招生名額約60人,光是本地考生就有近400人報名,更別說還有港澳和海外申請者。尤其這兩年大陸考生比例增加,不少人沖著政大在亞洲商學院的排名來競爭。有個學姐形容,“筆試分數沒到前10%,基本就是陪跑。”
第二關,筆試題目專治“套路黨”
政大的管理類聯考和大陸風格完全不同。比如案例分析題,經常給一個臺灣本土企業案例(像全家便利店轉型),要求結合在地市場分析策略。光靠刷題根本沒用,得真的懂產業動態。英文筆試還愛出“冷門題型”,比如去年考了區塊鏈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,沒點商業嗅覺直接懵圈。
第三關,面試要“真實”不要“完美”
面試官最煩聽到標準答案。有個朋友講了自己在家族企業改革中失敗的經歷,反而被錄取了。教授當場說,“我們要的是能反思的人,不是來背模板的。”還有個細節,小組討論時如果搶話太多會被扣分,他們特別看重團隊協作的實際表現。
普通人怎么準備才有戲?
1. 提前1年蹲“在地化”信息,多關注臺灣商業媒體(如《天下雜志》),了解當地產業趨勢。
2. 找在讀生要“真題庫”,政大歷年筆試題目重復率低,但題型方向固定,比如必考財務報表分析。
3. 練口語別只練英語,面試可能用閩南語問生活題,比如“如果711和全家同時漲價你怎么看”。
說到底,政大MBA難的不只是分數,更是思維方式轉換。那些能放下“應試心態”、真正關注商業本質的人,反而更容易突圍。
臺灣政治大學MBA學費貴嗎?
臺灣政治大學MBA的學費一直是很多人關心的重點。根據學校官網信息,目前政大MBA全日制學生一學年的學費大約在20萬至25萬新臺幣之間(具體以最新公告為準)。這個費用包含基本學分費,但不包括雜費、教材費或校外活動開銷。如果是非全日制或在職專班,費用可能按學分計算,整體開銷會更高一些。
跟其他學校比,算貴嗎?
拿臺灣幾所頂尖商學院的MBA做對比,政大的學費屬于“中間檔”。比如臺大MBA的學費每年約30萬新臺幣,清大、交大則在20萬上下浮動。單純從數字看,政大不算最貴,但也要考慮課程內容和資源是否符合期待。如果學校提供很多的企業合作、國際交換機會,學費的“性價比”會更高。
除了學費,還要花哪些錢?
讀MBA的隱形成本不少,政大也不例外。比如,
1. 住宿費,外地學生如果住學校宿舍,每學期約1萬到2萬元;在外租房的話,臺北市區每月租金可能超過1.5萬。
2. 教材與案例費,商科常用國外教材或案例,一學期可能額外支出5000元以上。
3. 社交活動,MBA常有的企業參訪、聚餐、社團活動等,一年也要預留幾萬元。
整體算下來,兩年讀下來總花費可能接近60萬至80萬新臺幣,對普通家庭來說確實是一筆不小的投入。
有沒有“省錢”的機會?
政大MBA提供多種獎學金和補助,
入學獎學金,成績優異或通過特定選拔的學生,有機會減免部分學費。
企業贊助,部分企業會資助員工攻讀MBA,畢業后需回原公司服務。
校內工讀,比如擔任助教或研究助理,每月能賺取幾千元補貼。
建議申請前多關注官網信息,或直接聯系招生辦公室了解細節。
花這個錢到底值不值?
值不值,關鍵看個人目標。政大MBA的優勢在于,
1. 校友資源強,政大商學院的校友網絡在金融、科技領域影響力大,對找工作有幫助。
2. 國際化程度高,與多所國外大學合作,提供交換或雙學位機會。
3. 實務課程多,不少教授有企業背景,課程設計偏向實戰應用。
如果未來想在臺灣本地或跨國企業發展,政大的品牌和資源能加分;但如果是想轉行或創業,可能需要更仔細評估投入產出比。
學費貴不貴因人而異。建議多參加學校說明會,和在校生聊聊真實體驗,再結合自己的經濟狀況做決定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臺灣政治大學mba發現優勢與成功秘笈!(臺灣政治大學mba費用曝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