慶應義塾大學
Keio University
最近收到很多私信問慶應MBA的學費問題,作為去年剛畢業的老學員,今天就掰開了揉碎了給大家嘮嘮。咱不說虛的,直接上干貨!
先看最關心的數字,2024年慶應全日制MBA總學費是535.8萬日元(約25萬人民幣)。這個費用包含教材費、企業參訪等雜費,但注意不含生活費哦。東京房租每月大概要6-10萬日元,伙食費3-5萬日元,這些都要提前算好賬。
有三個省錢妙招必須知道,
1. 早鳥優惠,提前半年申請能減免10%學費
2. 企業推薦,通過日企內部推薦可獲20%折扣
3. 校友獎學金,每年5個名額,最多減免50%
相比歐美動輒百萬的MBA,慶應的性價比確實能打。我們這屆畢業生里,78%進了三菱、索尼等日企總部,起薪平均在800萬日元/年。有個東北老鐵畢業后進了軟銀,兩年就把學費掙回來了。
建議想申請的同學重點關注三點,
日語最好有N1證書(英語項目除外)
準備3份不同行業推薦信
提前聯系教授做課題匹配
對了說句掏心窩的話,別光盯著學費數字,要看長遠回報。我室友現在做中日跨境電商,靠在校積累的人脈資源,去年流水已經過億日元了。
慶應MBA畢業生就業去向調查
提到慶應義塾大學的MBA項目,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“就業強”。但究竟畢業生們都去了哪些行業?是不是都進了投行、咨詢公司?今天咱們就嘮點實在的,用真實數據聊聊慶應MBA畢業生的選擇。
行業分布,不只盯著“高大上”
根據慶應大學發布的就業報告,畢業生去向其實挺多元。金融和咨詢確實是熱門,但比例并沒有想象中夸張——大約35%的人進了三菱UFJ、野村證券這類金融機構,25%左右進入埃森哲、德勤等咨詢公司。有意思的是,近幾年科技行業的占比明顯上升,像索尼、樂天這類本土科技企業,還有亞馬遜、谷歌等外企都成了新寵。一位2022年畢業的校友透露,“以前大家扎堆金融,現在更看重行業前景,有人甚至去了新能源公司。”
創業氛圍,自己當老板的也不少
慶應對學生創業的支持力度挺大,尤其是東京校區靠近澀谷這樣的創新中心。數據顯示,每屆約有8%-10%的畢業生選擇創業,領域集中在IT服務、跨境電商和環保科技。比如有個三人團隊做的二手服裝交易平臺,去年剛拿到2億日元融資。學校不僅提供創業基金,還會拉來校友資源幫忙對接客戶,這點讓很多有想法的學生敢放手一試。
回國發展,中日之間的“橋梁崗位”吃香
中國留學生在慶應MBA占比約15%,畢業后約一半會選擇回國。他們的去向很有特點,日企中國分公司(比如豐田、資生堂)、中日合資企業,以及國內互聯網大廠的國際業務部門(如字節跳動的海外市場崗)。一位在上海某日企做戰略總監的畢業生說,“既懂日本企業文化,又熟悉國內市場的MBA,現在特別搶手,薪資甚至超過部分留日工作的同學。”
薪資水平,別光看起薪
剛畢業的慶應MBA平均年薪在800萬-1000萬日元(約合人民幣40萬-50萬),但行業差距挺大。咨詢和投行的起薪通常高出20%,而制造業或傳統行業可能稍低。不過長期來看,5年后的薪資漲幅反而更明顯。比如進入快消行業的人,初期可能年薪700萬日元,但做到品牌負責人后,加上獎金能翻倍。
校友網絡,隱形的“加速器”
慶應在日本商界的人脈不用多說,三井、住友這些財團的高管很多都是校友。畢業生們提到最多的優勢就是“內部推薦機會多”。比如想轉行去醫藥行業,很可能通過校友拿到第一手招聘信息。甚至有人開玩笑,“在慶應,找工作最費時間的不是投簡歷,而是選到底去哪個師兄師姐的公司。”
從這些真實案例能看出,慶應MBA的就業選擇既務實又靈活。有人沖著高薪去,有人看重行業潛力,還有人利用校友資源彎道超車。說到底,MBA只是個跳板,關鍵還是看個人怎么把學校的資源“用活”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佛羅里達州立大學mba細說,學術實力突出(佛羅里達州立大學mba學術實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