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佛大學
Harvard University
哈佛商學院每年吸引全球上萬申請者,但真正拿到offer的不到12%。除了官網寫的GPA、GMAT和工作經驗,還有三個關鍵細節直接影響錄取結果。
第一關是"隱形簡歷篩選"。招生官老張透露,他們用30秒掃完一份簡歷,重點看兩處:職位晉升速度和項目參與深度。有位二本畢業的申請者,雖然公司不算頂尖,但兩年內連升三級,帶隊完成跨國項目,這份成長軌跡比名校背景更抓眼球。
第二關藏在推薦信里。去年錄取的李同學分享,他的推薦人不是找級別最高的領導,而是合作過具體項目的客戶方負責人。這位推薦人用真實案例描述他在資源不足時如何協調團隊,比籠統夸"領導力強"更有說服力。
第三關是面試時的"壓力測試"。曾擔任面試官的安娜教授說,他們常會突然追問:"如果現在給你500萬啟動資金,你會做什么項目?"這不是考商業計劃,而是觀察應變能力和思維敏捷度。有位申請者當場掏出手機展示正在籌備的公益項目,這種即時的真實反應特別加分。
哈佛MBA校友的真實就業去向
《哈佛MBA校友的真實就業去向:他們畢業后到底去哪兒了?》
說到哈佛商學院的MBA,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"精英"、"高薪"。但真實的就業情況到底如何?今天就帶大家看看哈佛校友們畢業后的真實選擇。
一、行業分布:不只盯著華爾街
哈佛官網數據顯示,近三年畢業生中,約35%進入科技行業。蘋果、亞馬遜、谷歌這些科技巨頭每年都會在哈佛商學院直接開專場招聘。傳統強項金融行業占比28%左右,其中私募基金和風險投資成了新熱門。咨詢行業穩定維持在20%上下,麥肯錫、貝恩這些老牌公司仍是主力雇主。
有個2019年畢業的校友分享:"我們班有跑去種有機蔬菜的,還有做電競戰隊的。現在選擇比以前多元多了,不是非得穿西裝上班才算成功。"
二、頭部企業最愛哪些專業方向
金融方向畢業生里,三分之一進了黑石、KKR這類私募機構。科技方向的學生,產品經理和戰略投資崗最吃香,微軟最近三年招了40多個哈佛MBA。咨詢行業有個有趣現象——近兩年選擇回國加入本土咨詢公司的人數翻了一番,像和君咨詢、正略鈞策都有不少哈佛校友。
三、創業不是少數人的游戲
約8%畢業生選擇直接創業,這個比例比五年前提高了5個百分點。波士頓校區附近的創新工場里,隨處可見哈佛校友的身影。有個做智能醫療的創業團隊,三個創始人都是哈佛MBA,去年剛拿到紅杉資本的投資。
四、薪資待遇的真相
根據校方就業報告,畢業生起薪中位數在16萬美元左右(約合人民幣115萬),但這包含獎金和股票期權。實際底薪通常在1213萬美元區間。有意思的是,選擇非盈利機構的畢業生比例逐年上升,雖然薪資只有企業崗位的60%,但越來越多人愿意做這樣的選擇。
五、地域選擇的新趨勢
大約65%畢業生首選美國東海岸,西海岸硅谷地區占25%。不過最近出現個新現象——每屆都有10%左右的中國籍學員選擇回國發展,這個數字在2015年時還不到5%。他們多數進入互聯網大廠或自主創業,杭州和深圳成了熱門落腳地。
推薦簡章和相關文章
哥本哈根商學院MBA內幕解讀,必修課程與申請要點(哥本哈根商學院MBA的課程和申請要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