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個朋友找我吐槽,"花20萬讀的國際碩士,現在腸子都悔青了..."這句話讓我想起這些年接觸過的國際碩士畢業生。作為從事教育咨詢8年的從業者,今天說點掏心窩的話。
上個月同學聚會,做外貿的張哥給我們算了一筆賬,他讀的英國線上碩士,兩年學費8萬,每周熬夜上課寫作業。但去年升主管時,這個學歷幫他PK掉兩個競爭對手。"值!"他夾著煙的手比劃著,"不過要是圖輕松混文憑的,勸你別浪費錢"。
國際碩士有三大實在優勢,一是靈活,寶媽王姐邊帶娃邊讀完了澳洲課程;二是快速,1年拿證對急需鍍金的職場人很友好;三是資源,我表弟通過線上課程認識了十幾個國家的同行。但要注意三個坑,有些項目國內不認,選校前務必查涉外監管網;全程網課可能錯過校園體驗;部分課程注水量大,得自己額外下功夫。
最適合這三類人,外企員工需要國際認證學歷的;中小企業主拓展海外業務的;體制內想評職稱但考不上研的。去年幫開民宿的李老板選了馬來西亞項目,他說最大的收獲不是文憑,是上課認識了好幾個跨境旅游合作方。
建議選校時重點看三點,教育部是否備案、課程設置是否實用、校友資源怎么樣。千萬別信"不用上課包畢業"的廣告,去年就有學員被野雞大學坑了學費。
國際碩士國內承認嗎?
一、關鍵看教育部認不認
國內承不承認國際碩士,說白了就是看這個學位能不能通過教育部的“國外學歷學位認證”。這是官方唯一的認證渠道,相當于給國外學歷蓋個“合法公章”。只要你能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官網上查到認證結果,國企、事業單位、考公考編基本都認。
但注意!不是所有國外院校都能認證。教育部有一份認可的海外院校名單,像美國常春藤、英國羅素集團這類名校肯定沒問題。但有些東南亞、歐洲的小眾院校,尤其是那種“交錢就能上”的野雞大學,很可能不在名單里。報名前一定先去官網查清楚,別被中介忽悠了。
二、企業怎么看?
除了官方認證,企業尤其是私企和外企,更看重學校本身的排名和專業實力。比如你讀的是美國斯坦福的計算機碩士,哪怕HR不太了解具體項目,光看學校名字就已經加分了。相反,如果學校排名靠后,或者專業和崗位不相關,就算有認證,競爭力也可能打折扣。
另外,外企和民企對國際碩士的接受度普遍更高。他們更看重實際能力,比如語言水平、項目經驗,反而對“是否留學認證”沒那么糾結。但國企、事業單位這類單位,往往要求白紙黑字的認證文件,少一張紙都可能影響入職。
三、這些坑千萬別踩
1. 警惕“速成碩士”,有些機構打著“一年拿證”“無需出國”的旗號招生,實際上連正規課程都沒有。這類項目大概率通不過認證,純粹浪費錢。
2. 分清“單證”和“雙證”,國外碩士通常只有學位證(單證),但國內正規碩士是學位證+學歷證(雙證)。只要教育部認證過,單證不影響找工作,但有些老一輩的HR可能會問一嘴,提前準備好解釋就行。
3. 別迷信“排名”,有些學校排名靠前,但某個專業很水;有的學校排名一般,但業內認可度超高。比如瑞士的酒店管理碩士,學校不一定進TOP 100,但畢業生在酒店行業很吃香。
四、普通人該怎么選?
如果你預算充足,優先選教育認證名單里的英美澳加名校,回國認可度穩。如果預算有限,可以考慮馬來西亞、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正規高校,性價比高,但一定避開“中文授課”“全程網課”這種項目(疫情期政策特殊,現在已逐步收緊)。
學姐提醒一句,學歷是敲門磚,但能力才是硬道理。見過太多人花大價錢讀個“水碩”,回國后眼高手低,反而競爭不過有經驗的本科生。選對項目、認真學本事,才是真正的不踩雷。
- 國際碩士2023年就讀 04-12
- 國際碩士2023年在職讀 04-18
- 國際碩士免聯考碩士主要針對在職人員招生 10-29
- 國際mba政策查詢出來的信息真實嗎 11-09
- 留學國際碩士招生夢想成真,全球五大國家國際碩士學費大比拼 06-12
- 國際碩士好嗎 03-02
- 國際博士可以在碩士畢業之后報考 12-10
- 國際碩士針對課程的學習認真應對 02-18
- 國際博士需要老師的推薦表嗎 08-28
- 國際mba報考之后可以獲得國際碩士學位 11-24